不说话的说话──古代经史材料中的肢体语言
古代典籍里对于不说话而达意的记载很多,即使在专门记载夫子之言的《论语》中,也往往出现大段描述孔子行止的文字,今天人称之为肢体语言,以为那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从这个概念去理解春秋时代孔夫子的教养宗旨,确实也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孔夫子对于「不言之教」的重视,可能远远超过了言教。这是中国人讲「礼教」的本质──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去,说得越多,可能实践得越坏。
试举一个例子,原文出现在《论语‧乡党第十》,...
古代典籍里对于不说话而达意的记载很多,即使在专门记载夫子之言的《论语》中,也往往出现大段描述孔子行止的文字,今天人称之为肢体语言,以为那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从这个概念去理解春秋时代孔夫子的教养宗旨,确实也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孔夫子对于「不言之教」的重视,可能远远超过了言教。这是中国人讲「礼教」的本质──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去,说得越多,可能实践得越坏。
试举一个例子,原文出现在《论语‧乡党第十》,...
四首插曲
一、潯陽客夢
曾記樓頭一醉,還以為,身是波間月一枚。
心事都寫在,江風上、槳聲中、人煙裡。
算少年情懷、壯年心事、還有些陳年餘味。
只這晌,人不憶。
縱使長天飛去,叫不回,幾許閒情該算誰。
過處都是悔,一夜酒、十年燈、兩行淚。
對衡陽雁影、洛陽花色、或者是漁陽鼓吹。
只這裡,空書壁。
千古不甘寂寞人,認得寂寞詩中有驚雷,
一朝打起潯陽水,待我淘得江山成粉碎!
二、三打祝家莊
莊前放倒了白...
嵯峨野,自己的愛宕念佛寺
在記憶和有著回憶作用的夢中,那是一條筆直的路,彷彿沒有任何分岔,一逕通往成千上萬個象徵著人生終結的石佛道場。我一想起嵯峨野,自然就想起「萬般無奈成寥落,一介多情轉蕭條」的詩句。
實際上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那條路蜿蜒多歧,途中可以休憩賞玩的著名景點甚多──有一家名叫「曼陀羅」的咖啡店,冷熱飲品絕佳,甚至因之才覺得梵文「曼陀羅」(mandara)中譯為「悅意花」之言不虛。那一次步行到...
When I'm 84 years old and loves to fish.
我84歲的時候喜歡釣魚。
I was sitting in my boat the other day when I heard a voice say, ' Pick me up. '
一天,我坐在船上釣魚的當下聽到一個聲音說:「把我拿起來。」 !
I looked around and couldn ' t see anyone.
我四處張望,卻四下無人。
I thought I was dreaming when I heard the voice say again, ' Pick me up. '
當我又聽到「把我拿起來」時,他以為是他的幻覺...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前一絕是杜甫的一首題名為〈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的七絕。這首詩讀來頗怪,明明是兩套七言對句,好像是一首律詩裡面的頷、頸兩聯,卻自成一首詩──以杜甫用律之精,難道不會覺得突兀嗎?其實不然。因為這是一組名為《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憑何十一少府邕...
網友大學生私人留言,公開作答:
您好,我是一名大學生,請問依您看來,「學界」有沒有義務因應「業界」的需要而改變學習課程的內容,甚或大到學術方向? 這麼問,是因為有不少業界人士跑到學界來(是誤人子弟?還是傳授經驗?),業界或許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實際經驗,但那常跟理論搭不上邊,畢竟不管有沒有學術背景都可以進入業界。例如:本校文學院開了一系列「創意產業學程」,(http://gogo.tku.edu.tw/cci/index.html),裡面來自業界...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七)
在講究律句的近體詩中中,句尾「仄平仄」三音也是不合聲調的。然而這三音大約是兩個來歷,如逢拗救,並不為過。
一個來歷是原本在平起出句中,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式,其相對的落句句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倘或出句末三字變成「仄平仄」──也就是說出句第五字由平改仄、「拗」成了「平平仄仄仄平仄」的句式話,那麼相應的落句一定得用第五字轉平以救,這樣一來,落句的句式就變成了「仄仄平平平...
書法之美是知識,不是呻吟
由於書寫工具的革命,絕大部分的人失去了和筆墨親近的機會,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書法家。不但成家難,連寫出字的樣式、看出字的法度都難。在普遍沒有觀看教養的基礎上,我願意大膽地說:書法之道已經淪亡了。
[pre]正因為這淪亡已經發生,也正在加速,我們才會在坊間讀到一些關於書法欣賞的魔咒論著,徒以高蹈的感性,堆砌的修辭,無役不與的慨嘆,有加無已的矯情,帶給人虛假、空洞的「美學」。這些魔咒...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六)
初寫詩,祇好背格式。背不了多久就內化而不需要思索了。
在這裡首先強調:在實際作詩的時候,每句的第一字一向是可以平仄不拘的,但是,既然我們介紹的是聲調譜,而非實際作詩,還是把原理原則說清楚為主,就暫時不考慮每句首字平仄不拘的問題,或者是用拗、救拗等等聲調上的例外表現。
近體五絕跟七絕一樣,基本就是那麼幾個格式。建議初學的從「平平仄仄平」,或者是「仄仄仄平平」開始。反正口訣就...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五)
吾友張長臺舊有一題曰〈醉鄉〉,不許用酉旁字、不許用酒器。其詞曰:「風過渾然世外聲,長衣寬處短几迎。雲移臥指千山小,月出瞇看萬象清。調軫實憐元亮意,推松最愛稼軒情。此鄉來去皆無路,莫學騷人嚼落英。」余作如下:
不敵高吟勸客聲,
半潭秋意一傾迎。
百錢挂杖行猶健﹡,
三斗澆腸辨更清﹡。
籬下忘言陶令節,
壚邊覺夢阮公情。
來鄉有路憑顛簸,
咳唾紛紛認落英。
﹡《世說新語‧任誕...
作者11月10日修訂,如有收藏轉發,請更新,謝謝~
首先我离开国共或者离开民国纠结的过去的百年,但我们一定会回来。我想谈一谈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特别的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显然没有共謀,也并没有后者追随前者的意图。这两个历史阶段分别展现的在各式各樣的史料上、無論是否出自官修的史書,往往畢現於正經使料以外的典籍之中,乃至於一般人接觸得到的通俗的文本,相互拼湊著看,展现了一种巧妙的语言机制,或者是幽默感,或者...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四)
在前文之中,有曾經提到「律句」「律句拗句以每句的最後三字的平仄評斷……另外四種則屬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總地說來,這些不合近體律絕的聲調排列並非全然不能入詩,相反地,這幾種聲調或可以是律句的漂亮補充,或可以是古體的固定格式。
在與近體律絕相對應的古體詩(又稱古風)那裡,讓我們舉「終篇一韻、平韻到底的七言古詩」為例。王漁洋在〈古詩平仄論〉裡為這種詩歸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