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2年06月26日 11:46

再談僧詩

再談僧詩

網上流傳:雲南千年古寺筇竹寺清賢大方丈,突然放棄多年修行,於本月9日還俗離寺,迎娶26歲從事玉石生意之女老闆,筵開30席結婚。可知高僧眼中,婚姻生活是比叢林生活更值得獻身參證的苦海。我未著袈裟自多事,寫了一首賀詩:

未果因緣入世修,誰當臨去一波秋?藏經功業還菩薩,鑿竅生涯共侶儔。方丈即今施雨露,圓通到處證雎鳩。猶憐著彼袈裟了,閒歇木魚初對眸。

因此而想起之前寫的僧詩一文,原旨說的是僧詩多...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22日 08:25

從冷冷的僧詩入手

從冷冷的僧詩入手


舊體詩一向被時人視為老腔老調的窮賣弄,山呀水呀煙呀月呀搬來倒去就是那一套。此論放諸一般(佔絕大多數)二流以下的詩人詩作,的確如此。但是有些簡易明朗的作品,卻是被簡陋淺薄的誤解搞俗的。倘或仔細拿捏,多有值得玩味的深趣──僧詩即是一種。

讀僧人詩往往只得一閒字,味一閒態,而僧作閒狀,雖然不大符合百丈禪師清規,這情形有點兒像歐陽修、晏殊一流的宰相寫豔詞,於大節無虧處,實不必借道...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14日 08:19

第一珠簾半捲人

第一珠簾半捲人


老杭州的「時興話」有的來歷古豔風雅,只在一個既是知識階層、又是官場的圈子裡流傳,未見得流傳於大眾社會,後人便無從得知。有這一句,頗類歇後語:「半首詩氣死太瘦生」,可以用來嘲笑讀書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器量狹小;一多半的時候,得其一也就得其二了。

「西泠太瘦生」是個別號,在江浙一代為人幹師爺,混跡多年,考不轉正印官的功名,倒是萍蹤轉徙,風月滿足,遍閱名花。在妓家與騷人往來贈答,興...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6日 11:41

我們要睡到幾時?

我們要睡到幾時?

 

我要向我的老朋友、布農族詩人田雅各道歉。

他在週末清晨打電話給我,以為我應該出現在台東杉原灣的抗爭現場:「啊你怎麼沒有來?」那時我還在睡夢之中,逐漸醒來之後才想起:我只是前一天晚間在臉書上轉貼了一篇〈杉原灣告急,請救救我們!〉的文字。「啊你還在睡覺喔?」雅各這樣說:「對不起,吵到你了。」

該說對不起的是我。是的,我還在睡覺!我們這島上有一兩千萬人可能都還在這個議題上睡覺呢兄弟...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4日 08:33

官人我要政策

 官人我要政策

 

在我認識的朋友裡面,大家都看到龍應台的新文章〈政策制定中的一路思索──寫在文化部成立前夕〉,奇怪的是沒有人說看完了。基於友情之故,容我為朋友們解讀一下──

 

一篇2200字的說帖,龍應台不改其色,以天象應人事的情景交融告訴我們:「台北的天空連日陰霾風雨,街頭也浮動著焦躁不安和種種的情緒,但是,文化部就在這樣的空氣中出現了。」至於文化部成立前夕所昭示於國人的政策呢?我只能說:政策和作文...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23日 09:19

試問雲儂誰薄倖

試問雲儂誰薄倖

 

在今天,宣鼎(1832~1880)是一個已經堪稱陌生的名字,就連生卒年都有相當歧異的載錄。所以也有以之為同光間人(1862~1908)的說法。

 

宣鼎,字子九、素梅,號瘦梅、邋遢書生、金石書畫丐,安徽天長市人。堪稱是一位全才的文藝家。他寫小說、編戲劇、作詩、作畫,於書法、篆刻、詞賦皆能精通。所著《夜雨秋燈錄》若逕以「哀感頑豔」四字為判準,甚至是可以超越《聊齋》的。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8日 08:33

韓寒寫錯了甚麼?

韓寒寫錯了甚麼?

 

這篇文字本來是答覆新浪網友Ispeech關於韓寒〈太平洋的風〉一文的質疑,寫來覺得可以不只是對一個人說。

 

看題目就惹猶豫:下題的究竟是要替韓寒抗辯?還是要落實韓寒寫錯的內容?單此一句帶一問號,的確無從判斷。文章有長有短,再短也不能一眼看完,題目便有其必要,以收括撮之功。今人為文,這題目的功能百變,有時未必能盡道一篇宗旨,說不定只是個廣告,招徠讀者而已。

 

早在一兩年前,大陸的媒體...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14日 00:37

事關張徹導演本來要拍的一部片子

祖籍浙江寧波,生於上海的電影導演張徹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武俠片和一代又一代的武俠演員弟子而揚名港台,他不但發覺武打巨星,也提升了武術指導在電影工業中的地位,非但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等人由他一手捧紅,就像是吳宇森、劉家良也可以說是師承於張徹。

 

張徹極熟悉江南文史,尤其傾心於豐富多姿的杭州典故,當他以充滿男性情誼和陽剛個性樹立起新派武俠電影的風格之後,一直想要有所突破、有所改變、有...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8日 07:11

為甚麼要考試?

為甚麼要考試?

 

近代西學東漸的大潮無可抵擋,唯一能反向輸出的竟然是科舉制度。孫中山在百年前就再三強調過:「現在歐美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還是從中國學去的。所以,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世界上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幾乎在同時,清末京師大學堂的美裔總教習丁韙良也說過:「科舉是中國文明的最好方面……當今英國、法國和美國正在發展的文官考試制度,是從中國借鑒...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8日 10:16

詩教

溧陽,一個美麗的茶鄉,屬太湖流域,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屬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開發帶,半是丘陵半是圩區,自古就是最佳的產茶之地。所產的茶葉有壽眉、翠柏、碧螺春、青鋒、桂茗等五大系列。這五大名茶,還都跟兩個人──姑且稱之為錢塘老者與稷門後生罷──有關,順便就說說那一回的交際。

是日也,有主人以茶饗客,沒有酒喝。沒有酒而錢塘老者願意待下來周旋賓客,可謂破例。那是一個分韻賦詩之會,稷門後生胡里胡塗跟...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8日 08:30

移家字句淚如絲

移家字句淚如絲

 

曹經沅(纕蘅)曾主編天津大公報出刊之《國聞週報‧采風錄》十年(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出刊近五百期,論者謂:「以推激風騷,聯繫海內朋儔,以溫柔敦厚轉移民心風俗。」故盧冀野稱其為「近代詩壇唯一的維繫者」,台灣現代史家周開慶稱之為「一時詩壇的重心」,皆非過譽。

鄭逸梅《藝林散葉》謂:「曹纕蘅喜吟詠,但不喜苦吟,有詩云:『留得閒身甘蠖屈,更無苦語學蟲號』。」曹氏入室弟子曾學孔也曾經說:「先...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4日 03:18

同里湖一瞥黃昏

「同里」二字有個講頭,據說在數百年前,此地經濟發達,人稱「富土」,可是當局者以為這名字太誇炫了,便給拆了頭、黏上腳,拼成另外兩字,即是「同里」。

 

同里為吳江八鎮之一,也是大蘇州區的知名古鎮,都說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前去旅遊的人不時會聽說:這地方已經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名單;但不知這一類的遺產該屬誰繼承,又該由誰揮霍。

大約一如這世界上經由聯合國點召認可的其它遺產,同里古鎮在大...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6日 12:16

林書豪效應

林書豪效應


图集:“林来疯”来袭 

被台灣媒體暱稱為小飛俠的寇比‧布來恩在對戰紐約尼克失利之後如是說:「我們原本以為我們的防守策略會奏效,可是他忽而跳投、忽而切入、繞著我們打轉之際已經穿透了禁區。」小飛俠此刻大約認識了另一個飛俠──林書豪。

當導演史派克‧李忙著為林書豪起各種和「中國/電影」意象相關的外號時,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不只是一位老球迷的情不自禁,他一定也從這個在最近一週赫然崛起的NBA球星身上嗅到了好萊...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31日 01:50

一篇專欄的開年話

【果然有話】

 

這個專欄的一點回顧

 

回頭數數,到這一篇文字為止,這個專欄寫了整兩年。

我還記得頭一篇寫的是〈誰在乎李白?〉──當時新聞爭傳:有一個華裔日籍小學生相木將希「發現」了一千多年來傳誦的〈靜夜思〉原來有另一個版本的內容,引得輿論大譁。事實上,所謂的發現不過是「媒體人自己無知,還趁著這無知去炒作他人及大眾的集體無知。」

兩年來,這個現象似乎並沒有多少改變,一旦逢上選舉,前後大半年之間,不...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6日 04:25

行路不難問路難

行路不難問路難

 

在我的部落格裡,越來越常見這樣的信件:「請教您一個問題,『焠鍊』與『淬煉』何者為正確的用法?我查了教育部的字典,看到的是『淬鍊』,但我印象中應該是火字旁。」

緊接著的另一則留言,是這樣的標題:〈一攤水還是一灘水〉:「你好,大春先生,又來請教您了。剛剛在寫Plurk時用到這個單位,不明瞭哪個正確。直覺上我會用一『攤』水,查了一下手邊的國語活用辭典2005出的第三版,第二個解釋這樣寫著:『量...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6日 12:19

香港茶餐廳歌

香港茶餐廳歌

 

茶來乎/

茶來乎/

一杯淡薄滌箸匙/

聊洗前客殘羹脂/

殘羹帶香招我至/

滿城風送蓴鱸思/

搭座共幾刻/

相逢須片時/

此時此刻兩相看/

對消甘旨殊情癡/

茶來乎/

茶來乎/

砂當飛/

雪當走/

原汁入喉差似酒/

本色珍饈無費錢/

丐夫齊等真太守/

人生幾回稱厭飫/

乳鴿青鯛鋪春韭/

茶來乎/

茶來乎/

天涯偃鼠無多容/

能縱襟懷收幾重?

大腹便便乾坤似/

傾空經籍入菲葑/

茶來乎...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2日 11:24

《得福家人》第一回的前面一丁點兒

第一回    從上海來的人

 

我的朋友萬得福是第一個死在我懷裡的人。吐出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他用盡餘力問了我一句話,聽起來像是:「你曉不曉得我那菊枝小姐在甚麼地方?」──菊枝是他死前才認識不多久的一管老馬子,年紀有五十上下了,長得白淨纖柔,在風塵之中很混了些年月。萬得福是不是為她捱的槍子兒、我其實是一直懷疑著的── 當時我點了點頭,搶忙問了聲:「你想見她麼?」孰料萬得福突地暴睜起一對圓鼓鼓的眼珠子,罵了...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9日 15:54

青山禪院一題

          青山禪院一題

 

在比較密切地接觸香港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像過中國古代歷史的某些重大事件會和這裡有關。比方說:文天祥、陸秀夫扶保南宋二末帝(益王、衛王)逃脫蒙古人的追殺,曾經一度流竄到今天的九龍城附近,是以九龍灣西面的一方巨岩上還刻了「宋王台」三字──據聞,此台即是陸秀夫背著衛王(亦即登基後的帝昺)投海之處。

 

三年前的秋冬之間,我每週往來香港嶺南大學授課,間有暇,曾兩度到學校附近的青山禪...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30日 05:54

醉歌行──飲中口占不得,惹笑

醉歌行──飲中口占不得,惹笑

醉矣乎,醉矣乎。
君不見釣詩鉤,
柔腸一墮無沈浮。
君不見濯纓泉,
飛來巖下激謫仙。
太白傾杯銷愁通大道,
東坡無量酹月問青天。
醉矣乎,醉矣乎。
君不見東籬菊隱人不出,
隴畝猶分教種秫。
荷鍤隨我掘塵沙,
埋得泥蟲爛無骨。
醉矣乎,醉矣乎。
竹下七子有賢名,
商略時憂顛復酲。
香山固有墓前表,
忘留姓字值京卿。
難遇是新醅,
相思唯佳句。
尊前老沈吟,
當為構詩故。
詩人從來孤憤多,
獨...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5日 03:34

一個人的新世紀

   一個人的新世紀

 

公元兩千年,別處且當它不在,就算台灣,也只不過是堪看處有景、堪聞處有聲、堪知處有事,堪思處──堪思處幾乎沒有

在那一年,千禧蟲並不像敏感多疑的科技界左派人士所預測的那樣可怕,但是曾經相信網路產業和股市榮景會攜手好合的人卻如喪考妣。這些事務會在日後讓人笑、讓人哭,讓人遺忘。然而最該引起台灣人關心的議題,並不是表面上狀似一新耳目的政黨輪替,而是看來不可被任何力量輪替的民粹精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