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06月26日 17:37

詩詞「隱括」舉隅

有一題,得一意,發而為詩,繼之復擬其意而鑄一詞,或先填詞而繼之以一詩,此謂「隱括」。

一词一诗同咏一情一事,足见两体运用。陆放翁在蜀九载有奇,出蜀后每怀旧游,多所赋咏。其〈醉题〉诗云:

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孰重轻。

隐括此诗之词作为〈风入松〉: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万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字句对照,弥见两体破题与收煞之不同,更可见诗、词所留之「余响」迥异。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13日 09:09

說一個我自造的詞

無論在大陸的博客網站或是臺灣的部落格,都有人指正我用「斤斤自喜」一詞,說是沾沾自喜和斤斤計較不能混用。

大約這指正的話裡最主要的意思是,成語不能自造,以免荼毒常言。我之所以自造此詞,並非無意,而恰是在討論這個「每況愈下和每下愈況」的詞語時用用,頗合論旨。

「斤斤」除了計較之外,還有明察、拘謹以及過分著意的意思。此處言「斤斤自喜」,正是點出那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卻過份著意而洋洋自得者的嘴臉。

...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10日 06:34

三巷說詩之一

七律有句倒装,读之常有「三一三」之断法,此悍笔也﹗在颔、颈二联尤奇险。

 

杜甫秋兴末首「香稻(一说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论者极伙,且不续貂。仅以〈奉送蜀州柏二〉颈联「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为例,其勾引错读之趣益显。做「三一三」读──读可读,非常读;如错眼于云中得狗马,花间见臙脂,此其趣也。

 

然倒装之句未必仅得「三一三」错读之趣,亦有得「二五」之趣者。少陵〈十二月一日三首〉...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31日 20:40

不可破题的故事

  不可破题的故事

 

金陵城有个老翁,拿着几文碎银子到北门桥的钱店换钱,交易间比论成色,计较辎铢,真可以说得上是呶呶不休了,店门口已经围上了好几个看热闹的闲人。就在几乎要争执起来的时候,有个年轻人打从店外经过,一见老翁在这厢与人讲论著,连忙跨进店头,执礼甚恭地说:「小侄是令郎的伙计,这里有银一封,小侄正准备送往尊府去呢,没料到在这里遇见。」说着,将银、信一一从囊中取出、一揖而去。

 

老翁这厢喃喃杂...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17日 20:30

应留心事注,聊作手机吟

 应留心事注,聊作手机吟

    ──四则我所保留的简讯

 

我的手机里保留了四则简讯,是七首给不同的朋友的诗。一首的对象是和我一起练习做诗的李念祖和李复甸二兄,另一首的对象是表演艺术家吴兴国和林秀伟,还有一首是我龙潭的老邻居小李;另有一则四首,是一口气写给上海的朋友陆灏的──他在情人节那一天传来简讯,开玩笑说和几个光棍一起想念我,只好奉诗以酬之。

 

在这些朋友里面,有懂诗的、有不懂诗的;有写诗的,也有...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11日 10:32

丐说笑

  丐说笑

 

最早提到乞丐组织的书,大概是明朝冯梦龙的小说集《喻世明言》卷二十七中的〈金玉奴捧打薄情郎〉,文中的金玉奴正是乞丐们的「团头」金老大之女,金老大乃杭州世袭七代团头,管一城乞丐,故事发生在南宋,想来北宋的情况也相去不远。

宋代的市肆是以「团」或「行」为单位,「行」有鱼行、菜行等,其头目就称「行老」;「团」有花团、青果团等,头目即「团头」,一如今日之同业公会之类。有些没团行组织的行业,例如活...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01日 15:46

每况愈下有甚么不对?

 

                  每况愈下有甚么不对?

 

纠正人的人,经常理直气壮,但是通常他们不知道:自己才该是被纠正的人。

过去数十年间,我不断地听见各方各面有识之士对于常民使用国语文之无知、误用、讹解极度不满,并时刻找机会斥其妄、摘其谬,似以非如此不能捍卫中华文化。不过,愤然作色的有识之士错得也不少。其中最令我反感的就是将俗说的「每况愈下」纠正为「每下愈况」。这整个过程充分显示小知识分子读书不能通透,...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19日 08:38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我的出版社編輯告訴我:這是專為女性讀者寫的一篇文字,意思好像是說:不必過於理會一不小心看見這篇文字的男性讀者。這有點為難,因為作者就是這篇文字的第一個讀者,還是個男性。

正因為有一個潛在的性別範圍,我首先想到了梁元帝,他有一篇〈蕩婦秋思賦〉,開篇有這樣的幾句:「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這是一個男性作者從異性觀點所寫的文字,描述歷經十年遠別的女子之...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04日 22:53

一首诗如此发生

 一首诗如此发生

 

我的朋友老钱和我闲聊,问我为甚么写古诗,我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就可以避免写新诗了。」这话有点儿损,所以我没这么答,我说的是:「因为古诗有一个唱酬的传统。」

看来这话也是答非所问。然而在我浅薄的诗观里,这是古诗和新诗的重大差别。新诗不是没有酬答之作,可是打从语体诗、白话诗广泛通行以来,就有一个发表的传统──总的说来,它是经由椠刻纂辑,透过诗刊、报章或书籍形式供较多的人欣...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27日 21:31

警语

 警语

 

我年少之时,常往家父的书架上随手取本书,翻读几页,寻几行「警语」,拿起红蓝铅笔圈点圈点,更过瘾的是一定要模仿那批作文的先生们的语气,给批一批我的意见。总地来说,那并不是我「幼好读书」的例证,祇是我有模学样、好为人师的一个游戏──而且是一个相当孤独的游戏;因为在那游戏里,我连写书的人的交情都没套上,我常是不了解他们的。

 

去年我替家母整顿旧居,扔掉了十四卡车的杂物。有一整抽屉积满了灰尘、...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20日 22:32

得志毋相忘耳

得志毋相忘耳

相传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有「任侠微行」的活动。某年游杭州,将泛西湖,出涌金门,见一书生卖字,笔画颇为精到,遂命书一联,中有「秋」字,可这书生好卖弄,将左禾右火的秋字写成左火右禾。允禛指着那怪字问道:「这个字儿,没写错么?」书生当下例举某帖某碑为证,说这是个古写的秋字。允禛随即道:「你这么有学问,怎么不应个举业,讨个功名出身?」书生答曰:「不瞒您说,学是进了的、举也是中了的,无奈家贫候...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18日 08:58

白居易寫小說

白居易寫小说

南宋初年的洪迈(1123—1203年)所写的《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的内容,后人曾辑为《容斋诗话卷三》有如下两则记载,我们先把稍晚的一则当推理线索: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之法网,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官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他日议其后乎?乐...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12日 14:00

釣魚台行 七古

釣魚台行 七古

為保釣四十週年而作,吟中驚聞日本史上第一大震

東海濤騰邃古聲,偶浮日影蜃雲城。

此城水族常為主,蛟鯨翻覆鼓鼙鳴。

鼓鼙千里五十載,血灰甲午塞黃海。

昔年一戰割臺灣,從此離心不可改。

啣石將填滄浪深,斑斑青史付微吟。

請君試看粼光下,古陸連礁一片心。

心事浮沉唯兩岸,西瞻東顧失炎漢。

豪王列國雨兼風,摧折中原到魚爛。

合眾稱強美利堅,輿圖專斷裂鈞天。

釣魚台作尖閣島,騎壁陰窺仙鬥仙。

...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04日 08:43

希腊‧中国‧古典教养

「一个没有探求的生命不值得吾人度过。」──柏拉图《辩解篇》

希腊中国古典教养

教养有甚么用?公元前三百九十九年,一群雅典最有教养的公民不是一样投票判决了苏格拉底之死吗?

教养有甚么用?公元前九十八年,司马迁不就是因为拿不出几十两金子来自赎死罪,而受了腐刑的吗?

教养,既不能保障人成就其伟大的人格与智慧,也不能保障人成就其富贵寿考与功名,可是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却总会在教养问题上暴露出巨大的焦...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25日 08:26

綠繡眼

绿绣眼

台风过后,孩子们在门前垂落的树梢上发现一团枯枝,地上也有形体相似的另一团,拼合起来,恰是一个鸟巢,不及拳头大,这曾经是四只绿绣眼的家。

绿绣眼群聚性很强,终日噪叫,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一刻。深入研究、繁殖这种鸟类的专家曾经长期侧录他们的鸣声,发现绿绣眼能够发出一百三十多种啭啼。这种复杂的鸣叫似乎是必要的,因为一只雄鸟往往要和无数同样具有强烈领域感的雄鸟互争长短,为了求偶,也为了在族群中出一头...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9日 13:07

口占寄陸灝數首

西洋情人節之夕,焚舊吟數十紙。陸灝忽自上海來簡訊,告以:

「與寶爺(何平)、沈爺(宏非)共度情人節,

問你何時來,祝節日快樂!」遂成五絕數首,疾書之。

焚稿憐灰暗,飛煙沒鬢青。咀嚼唯詩苦,餘歡是忘形。

情人獨缺我,此景任誰堪。一影銜杯盡,醒時憶舊諳。

三嘆成一醉,流盞洗華年。再約櫻看老,江煙復嶺煙。

借帖聽碑磔,揉毫變米書。明朝舉火處,不記夢華胥。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1日 10:10

【藏天下錄】────竊斧與賞字

窃斧与赏字

唐太宗出征高丽期间(公元649年)得了「痈疽」。中医以为此症:「六腑不和则生痈,诸腑俞皆在背」,说这是周身血气不通,腑气不和,于是经络为寒所侵,血壅不通,故结成痈;一旦再以热气加受,则肉血败化为脓,很难治。以今事度之,像是因为压力过大、免疫力下降而罹患的带状疱疹。这个病在古代,是很容易死人的,常见爱服食丹药的人「疽发于背」,而著名的军事家范增、种谔、曹休、宗泽也都死在这上头,予人一种未必是...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08日 11:29

【藏天下錄】────蘋果的名字

【藏天下錄】

蘋果的名字

漢字的「蘋果」有兩種寫法,一作「蘋」,一作「苹」。這兩個字原本跟「apple」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就像「apple」跟伊甸園裡被亞當和夏娃誤食的禁果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一樣。「蘋」,今天的名稱是「田字草」,四瓣四方色澤青翠的葉片,可稱之為「端莊」的一種美,春秋時代是採收來薦獻鬼神、款待王公的高級料理。「苹」,也是中國古有的一種植物,《詩經‧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苹。」的句子,...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27日 10:10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遲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遲

柿子不是好對付的水果,想吃它得先認識它;想認識柿子,最好先瞭解榠樝。榠樝讀作「明楂」,不論樹幹、枝葉、果實各部分,都酷似木瓜、但是榠樝要大得多,顏色也黃些。要分辨木瓜和榠樝得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裡的法子:果蒂間有重瓣的是木瓜,沒有重瓣的就是榠樝了──其實這是廢話,就算我們能分辨出榠樝和木瓜的差異,也沒甚麼大用處,因為市面上買不到榠樝。有一次我問果販:「賣不賣榠樝...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7日 11:30

一種蛾眉,何事傷心早

一種蛾眉,何事傷心早

09年我在香港承某單位賞識,給了個相當沉重的嘉勉牌位,木座銅雕,上書「文學翹楚」四字。由於精神和實體上都擔當不起,便和曉陽打商量:「搭飛機帶著這個太沉重,你給收著罷?」換了任何一個別人,要不就會覺得我對頒獎單位輕忽失禮,要不就是對託付的朋友不夠意思。可是曉陽笑著一口答應了,「文學翹楚」應該還在她家裡某處擱著,此後我們即以「大翹」、「小翹」相呼,並透過電子郵件參詳舊體詩的寫作;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