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秋香
中國第一部劇情長片《閻瑞生》的導演徐欣夫是個全才。拍《鹽潮》,走的是社會寫實的路子,拍《熱血忠魂》樹立了愛國軍事片的典型,《古屋魔影》啟發了不止一代人對於富翁遺囑殺人事件的懸念,《翡翠馬》、《金剛鑽》則開中國電影偵探類型之先河。1948年,原本在上海出道才一年的的影評人、編劇張英率領一支外景隊到臺灣拍攝《阿里山風雲》,沒想到就在這一段旅外拍攝期間,上海淪陷,張英回不去了,《阿里山風雲》的製片徐欣夫也就來到臺灣發展,成立了新的電影公司,叫「萬象」。日後徐欣夫受到當局的禮遇收編,成為臺灣農業教育電影公司台中廠廠長,導演了著名的代表作:《日月潭之戀》。
徐欣夫原本在五○年代中期就想拍一部名為《唐伯虎點秋香》的片子,但是始終只停留在紙上談兵、桌邊許願的階段。計畫胎死腹中,實有緣故。這個題材一直到1969年才由香港邵氏公司真正拍出來,當時雖然已經過了黃梅調電影的全盛時期,由淩波、李菁領銜主演的《三笑姻緣》卻為這個類型留下了一個極為燦爛的尾巴。我學唱「虎秋三笑留情索,三條情索點魂魄」不下數千遍,以為論詞曲咬合之精準華麗,此片唱段的成就決不在《梁山泊與祝英台》之下。
徐欣夫最早籌拍此片的時候,曾經請教過他的江蘇同鄉李猷。李猷(1915~1997)年輩略晚於徐,但是少年時曾經是虞山國學專校的高材生,詩學渾厚清雅,書法篆刻極工,早年受教於楊雲史、金松岑、張一麐等耆老,由於為學醇篤,很受時人敬重。徐欣夫要拍唐伯虎的故事,第一個就想到了他。
可是沒想到李猷劈頭給澆了一盆冷水,他的第一句話是:「唐伯虎撞不上秋香。」第二句話是:「秋香是個妓女。」
李猷的說法顯然有所本。清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考證得很清楚:唐伯虎得解元、成大名是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的事,當時他剛為父母守喪三年滿期,而他的妻子、妹妹也幾乎是在同時病逝的。秋香則是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8)的人,本性林,名金蘭,秋香是入妓籍之後的花名。秋香原本出生於是官宦之家,幼年時父母雙亡,跟著伯父流落到金陵,迫於生計而淪墮煙花。日後許多寖成套路妓女故事也多少由秋香的事蹟點染而來,她美艷而孤傲、多才而寡合,能絲竹、擅詩畫,有色藝雙全之譽,卻不幸酒後失身,終於在抑鬱無聊之際,脫籍從良,卻從來沒有遇到一個知心而能夠託付終身的伴侶。
也有在秋香炙手可熱的時期不能一親芳澤之人,或是曾經有過數面之緣而自詡為熟識的俗客,這班人以為還可以和脫籍之後的秋香通通交情,往往致厚貺而求見,但是所得到的回報總是一幅畫了柳枝的扇子,柳邊並題一詩,道盡灰頹心事,極有情味:
昔日章台舞細腰,任君攀折舊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裡,不許東風再動搖。
李猷把唐伯虎和秋香各自的故事原原本本告訴了徐欣夫,徐跌足大嘆可惜,就此做罷。有人問他:「乾脆就照民間傳說來拍;根本不要理會史實,何可惜之有?」徐欣夫說:「知情的人進了戲院,是看我說笑話嗎?」
我們看這第一代的電影人行事,揣想他們的信念未必然只是「忠於原始材料」一念而已,而是他們對真實生命所凝鑄的故事還有相當的尊重。不拍某些戲,是對真實生命的悲歡離合主敬存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