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浙江寧波,生於上海的電影導演張徹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武俠片和一代又一代的武俠演員弟子而揚名港台,他不但發覺武打巨星,也提升了武術指導在電影工業中的地位,非但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等人由他一手捧紅,就像是吳宇森、劉家良也可以說是師承於張徹。
張徹極熟悉江南文史,尤其傾心於豐富多姿的杭州典故,當他以充滿男性情誼和陽剛個性樹立起新派武俠電影的風格之後,一直想要有所突破、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他曾經多次和令一位名揚國際的導演胡金銓討論:如何能夠把「人間藏王」的故事,用一種現代武俠的手法和美學,表現在電影裡面,讓他當時最得意的弟子陳觀泰領銜演出,片名暫訂為《杭城風雲》。
張徹根據有限的民間傳說一頭熱地編故事,胡金銓還是氣定神閒的那句老話:「你得明白事兒。」
意思再簡要不過:不能有了個題目就編排文章,如果要拍攝一部以杭州河幫藏王為題材的影片,就得先蒐集材料、訪問耆舊,弄清楚它在現實世界裡是怎麼一回事。
幾經周折,還真透過地下管道穿透當時被西方媒體聲稱的「竹幕」或「鐵幕」,打聽到現實中的藏王依然代有傳人,而且據說此人頗有不凡的神通,往往被視為具有「特異功能」之人。此人有名有姓,就在杭州落戶,不難查找。
不過,張徹身份比較特殊,他早年受國民黨文化工作頭目張道藩的提拔,又是蔣經國身邊的簡任職等秘書,歷經機要,又轉進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電影圈,在文革期間是不可能出入大陸地區的。倒是胡金銓好整以暇地跟他說:「你不是要見識見識人家藏王的能為嗎?就約個日子,讓他上香港來;來得了,必然假不了!」
其間如何安排打點,外人無從與聞,只知道屆時果然來了個自稱是「藏王」的人物,聲稱此事甚秘,非單獨約見導演不可,但是「要一萬塊錢港紙填缽兒」才肯說。張導演答應了,和對方約在九龍半島酒店的一個房間裡晤談。
那人生得是形容猥瑣、樣貌醜怪,渾身還散發著一股魚腥泥臭,一見面就要錢。張導演沒提防,身上的港紙現今又帶得不夠,倒是美金還有一疊,立刻換算了一陣,如數掏出。對方翻來覆去點了好幾遍,硬說少一張百元鈔。張徹拿回去再數,果然少一張,祇好補了。那「藏王」又算一遍,赫然還是少一張。張徹依樣將所有的鈔票抓回手裡再數一遍,果然還是少了,無可如何,只能再給補上──如是者一連十二次。
不信邪亦不能不信──雖然張徹肚子裡明白:自己身上就祇剩一百塊錢了,卻還是準備豁出去再數一遍,孰料那「藏王」乾脆伸手道:「你口袋裡還有一百,掏出來就是了。」張導演依言掏了錢,交給「藏王」。「藏王」隨即一抬屁股,朝房間的大面窗戶大步走去,道:「讓你看了十三回都看不出,還當導演呢!我看你根本是個騙子!」說時人已經鑽進窗玻璃裡去了。張徹大驚,起座開窗一看,外面是空的,臨街俯首,不過是幾十公尺近乎透明的峭壁樓面,那「藏王」不見鬼影,而張徹自己身上連一個蹦子兒都不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