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阳关曲的作法

 

苏轼有〈阳关曲〉三首: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均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答李公择)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作)

受降城夏紫髯郎,戏马台难古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赠张继愿)

这三首诗并载于施注苏诗卷十三与东坡乐府卷一,不过词集中三首分见,诗集中则并三首为一题,边次也语词集稍异,题下王注曰:「三诗各自说事,意皆可以阳关之声歌之,乃聚为一处,标其题曰『阳关三绝』云。」这三首诗既能以阳关歌之,自然对声律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下面是以王维渭城之作加以比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在唐朝属于乐府绝。按乐府绝以入乐为主,属歌行体的绝句。可见〈阳关曲〉在唐宋实是合乐可歌的,至于在声调上的特征有四:

一.全诗格律必须用平起入韵的折腰体。所谓「平起」,是以句中的第二个字须用平声为准;而所谓「折腰体」,则是指诗中第二、三句本来应该「黏」却反而用「对」,与寻常调谱所示者不同。像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王维的〈送沈子归江东〉,皆同此类。

二.次句的第五字必用上声。如前揭王维的这一首中的「柳」字即是上声。

三.第三句的五六七字必用入平上。如王诗的「一杯酒」三字即作此调。

四.末句最后三字须用平仄平。如王诗的「无故人」三字即作此调。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再读一次苏轼的诗,便可以看出:这三首〈阳关曲〉皆以折腰体为之,四句的声调,都是:第一句平起,第二句仄起,第三句不黏反对、所以变成与寻常调谱不同的平起,第四句又是仄起。而三首次句第五字的「马」、「转」、「古」都是上声字。又,三首诗第三句腹节以下的三字「霅溪女」、「不常好」、「契丹首」,用的都是「入平上」的声调。又,三首诗末句的最后三字「肠断声」、「何处看」、「归故乡」也都作「平仄平」,无一例外。

阳关之声究竟如何?今无可考,但就此三诗绎之,与王维渭城之作,若合符节。当然,这三首诗可能都是以王维之诗而作的,但苏轼「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但是这三首却为了诗作能够入腔合歌,居然肯在声调上探究入微,也真难为他了。李清照在《易安居士事辑》中,曾批评坡公所为小歌词,往往不协因律,看来这话有商榷的余地。

 

〈郊居〉               张梦机

写经端合写黄庭,释学空观悔有形。

林垧花筑屋庐好,诗卷平收山色青。

〈秋夕〉               张梦机

秋风八月桂香浓,楼舍窗虚冷未缝。

初更灯下一瓯茗,吊月犹闻清夜蛩。

〈薄晚〉               张梦机

钵中火鹤妒丹霞,群岫飞来晚更嘉。

与诗誓海勿相负,扢雅吟风心不邪。

 

 

〈闻呗〉               张大春

已灰心影剩零丁,一系枯禅冷淡听。

寺萧月掩逐风杳,尽拂行人长短亭。

〈招饮〉               张大春

一江湖远几时逢,寂寂蓬山九万重。

离情莫向醁醅老,野席呼浮三百钟。

〈落花〉               张大春

雨催风渐到塘斜,留客藏山几日嗟。

夜来偶觉滴声静,犹隔寒衾听落花。

 

 

 

 

话题:



0

推荐

张大春

张大春

19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辅大中文系讲师、News98 电台主持人。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著有《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张大春的文学意见》、《欢喜贼》、《化身博士》、《异言不合》、《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野孩子》、《寻人启事》、《小说稗类》(卷一)(卷二)、《城邦暴力团》(1~4)、《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