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11月10日修訂,如有收藏轉發,請更新,謝謝~

首先我离开国共或者离开民国纠结的过去的百年,但我们一定会回来。我想谈一谈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特别的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显然没有共謀,也并没有后者追随前者的意图。这两个历史阶段分别展现的在各式各樣的史料上、無論是否出自官修的史書,往往畢現於正經使料以外的典籍之中,乃至於一般人接觸得到的通俗的文本,相互拼湊著看,展现了一种巧妙的语言机制,或者是幽默感,或者是对于事物有一种冷雋的距离。一個明顯的特色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风度」的這種东西,展现在尋常言說之中;特别是展現在看似家常俚短、漫不經心的聊天之中,甚至有些是出於没有實用目的的议论。

第一个时代是之東漢后的魏晋,我们常常也听到魏晋风度,在一个巨大的、長期的分裂动荡,經歷過长期政治上的擾嚷不安以及各種行是的政治斗争,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而且看起来好像殺戮、冤挫、迫害等等的重複性很高。

魏和晋也勉强维持一个政权政府系统,大體而言是一個摇摇欲坠的情勢。就在这段时间里,語言(議論)積極開放的表現形成了,在爾后的刘宋时代,由臨川王刘义庆写出了編輯書寫的《世说新语》」可以看出這種情境,這部書记录了许许多多當代時人──贵族、官僚、學者、名士、高僧、大將──我们通称为有文化教养的文人,以及這些人的人生一瞬和與生命情调。

我们先不評價这部书内容如何,先跳過短促的隋代王朝,跳過经历了长期外患的唐代,唐代末年军阀割据了一段时间之後,也有一個為期半世紀的分裂期,後世稱之為「五代十國」时期,大约前后五十三年时间换了五个小王朝以及十多个国家,九十个宰相,可以说是极度动荡的社会。

隨之而來的是宋代。我们发现:這個亟力儼武修文、重文轻武的王朝,一開國就以京師汴梁(更準確地說,是新城開封)為中心,以粗略統一的全國為範圍,營造了一次內向的大遷徙。宋太祖、太蹤跡及地將全國的精銳部隊(八十萬禁軍)及其家屬集中在新都──這個地理上的四戰之地。

於是,在非常密集而狭小的区域里,以开封为中心的大京畿地区聚集了无数的公民──當然也包括很多文人。这些文人在一百六十七年以後隨著軍事上受到挫辱、政治上自行瓦解的朝廷南渡。形成了日後我們所聲稱的南宋政權。從這個時候開始,有大量的笔记作品现,回头追述那個剛剛消逝而令人懷想、嚮往的北宋时代,一個黃金時代;盛世。

围绕着以苏东坡为核心的人群。我们常常听人谈,史料裡也俯拾即是到,苏东坡和他的几个弟子,經常性的聚會,以所谓「西园雅集」為代表場景和活動。而苏东坡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胡適之當年在形容這種人物的時候舉了三個例子:第一个是皇帝,第二个是周公。另外还有一个近古的人物就是包拯。在上古或者中古时期有很多事物不知道谁发明的,就归到这个人身上。不管什么制度是谁创造的都围绕在周公身上。就法律案件來看,民间传说中多少的冤案、错案、假案,别的地方不能料理清楚的时候,包青天就来了,由他總攬一切,由他解決所有的疑難雜症,由他一人一身對抗公堂之上所有的不公不義。

北宋以苏东坡为核心的集团也是這樣一個箭垛。一直到明代也不断的出现一些笔记,大肆记录曾经发生在苏东坡身上的事以及苏东坡说的话,甚至也有非常高明的、文笔非常好的明朝人學者捏造了一部书,说是苏东坡写的有趣的段子,这些小的笑话常常具备素民的性格,也充分反映知识分子言谈的趣味。我们看两个明知為「宋」的朝代,會發現一點,經歷過一個大分裂之后,短暂的统一时期,忽然出現了一種任何人始料所未及的狀態:那就是让家常语言、或者是让没有偉大政治議論或辯證证目的的言談,有发挥它最大的吸引力。

什么样的吸引力?第一,文化事物作为一个社会的核心與精粹;第二,这些语言看起来是在摆脱、剥落加诸于人身之中不必要的伦理负担。第三,我们看到《世说新语》的作者好像是後世所聲稱的一位「虚无主义者」,他没有一个单一的政治信仰、伦理信仰或者文化信仰,在他的記錄里面,《世说新语》可以在某篇描述一个人非常从容,非常大度,后来描写这个人曾经机关算计害了另外一个人。或者曾经信仰过某一个政权的知识分子,但是另外一个政权起来的时候,依然向权利去投靠。而《世说新语》的作者并没有给予强烈的质疑或批判。所以看起来是一个不提供任何严重负担、价值负担、或者是意识形态负担的写作者,记录了一段他认为对人生或者是对社会、对历史应该留下来的典范,这一典范没有任何巨大的導向,也正因為在没有大論述(grand narrative)導向的切断,风度展现,风趣留存。 

如果有时间我们再来说明哪些小的例子可以看出风度和风趣的产生是经由历史背景的酝酿,我估计是由于在大历史的冲击之下,分裂地区或者崩溃地区不得不逃窜出来的许多人,从东西南北各地流入到一处,就像在東晉時代的江南,语言的融合以及世人身份的混杂,使自然而然形成聚居型態,不得以杂处在一起的这些公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从属、所依附、所曾经信仰的坚实的价值,以與他者融合。放弃了某些堅持之后,仍舊可以从真正的、平凡的、如实的人生小际遇里面得到快乐,这时候风度和风趣诞生。換言之:没有真正强烈的目的性,反而为我们建立了在正统的中国文化里面从来没有重视过、没有强调过的一种生命的态度。(以上为在“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0”上和小宝对谈“风度和风趣”的部分讲话)

话题:



0

推荐

张大春

张大春

19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辅大中文系讲师、News98 电台主持人。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著有《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张大春的文学意见》、《欢喜贼》、《化身博士》、《异言不合》、《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野孩子》、《寻人启事》、《小说稗类》(卷一)(卷二)、《城邦暴力团》(1~4)、《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等。

文章